81章通行本的老子文是《道德经》,从第二章来看。“有无之相生,难易之相成,长短之相形,高下之相盈,先后之相随,恒也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;万物作而不始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”前后两句话是没有文义关联的。前一句讲万事万物是对立统一的,属于辩证法;后一句讲圣人的作为。所以从这一章开始老子文就乱了。帛书本的老子文是《德道经》,不分章。按通行本的顺序第40章和第41章的顺序是颠倒的。从文义来看,帛书本的顺序合理。“反也者,道之动也;弱也者,道之动也。天下之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中气以为和。”这样联句顺畅。这只能证明帛书本优于后世通行本。而从帛书本所具的19个分隔标注点“”来分析,帛书本也是混乱的。“躁胜寒,静胜热,清净可以为天下正。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;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罪莫大于可欲,祸莫大于不知足”。这一段有两个“”。此段的“躁胜寒,静胜热,清净可以为天下正”在楚简本中下接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着不脱,子孙以其祭祀不辍。”而更有意思的是“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;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”一句,参照《论语泰伯第八》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,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”把前者插入后者当中,在没有书名的前提下,有谁能分辨出来呢?这分明就是连贯通顺完整的一句话!其实细分析起来,上文中的“有道”“无道”都是儒家之道,属于社会层面。而老子之道是自然之道,是天道。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老子文中窜入了儒家之语。由上可以看出,传世本老子文,不论后世通行本,还是帛书本,都是存在混乱现象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rzdk/61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