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和靖千方百计不想出名,却掩盖不住自己的

白痴风是怎么得的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80314/6100102.html
说起归隐田园的隐士,大家肯定都会想到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陶渊明。今天不讲他,我们来聊聊另一位有才的隐士——“梅妻鹤子”的林和靖。林和靖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,他原本只想低调地隐居,一点都不想出名,结果他居然火了,皇帝还特意cue他,之后他不忘初心,坚持隐居,直到去世。1.梅鹤相伴过一生林和靖生前并不叫“林和靖”,他叫林逋,字君复。林逋从小学习很用功,但并不死记硬背。他年少时父母亡故,家里比较穷,有时候吃不饱穿不好,但他表现得安然自若。林逋长大后,并没有积极争取功名利禄,而是背上行囊,在江淮地区旅游。他在外游历很多年之后,终于跑到西湖边的孤山上隐居。不要问我孤山是哪个山,它的名字就叫“孤山”,当时也就是西湖中的一个大土坡而已。他这个隐居不是为了仕途的假隐居,而是踏踏实实地过田园生活,“二十年足不及城市”。林逋喜爱梅和鹤,就在孤山种梅养鹤。他自称“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”,所以大家称之为“梅妻鹤子”。林逋有多爱梅花呢?他不仅亲手种植,还多次写诗夸梅花,其中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就是最经典的咏梅诗句之一。据说,林逋“种梅三百六十余树,花既可观,亦可实售。每售梅实一树,以供一日之需”。爱它,就要把它和自己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。既满足了兴趣,又养活了自己,完美!但后来也有学者考证,认为林逋只种了一株梅树。这个说法,让我产生了浪漫的联想——这才是专一的男人,真正的“以梅为妻”。根据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记载,林逋养了两只仙鹤,他打开笼子,放仙鹤到空中飞翔,仙鹤玩够了就回来笼子里。林逋常常坐一只小船,到西湖附近的寺庙探访。有时候,朋友来找他玩,正好他不在家,他的童子招待客人坐下后,就把笼子打开,让仙鹤去喊林逋回家。这种神奇的操作,让人不禁怀疑童子忽悠客人,但林逋确实乘着小船回家了。多么感人的人鹤关系!2.掩盖不住的才华林逋除了喜欢梅鹤之外,还喜欢作诗。他在作诗和书法方面很有才华,个人风格显著。但他有个习惯,写完一首诗,就随手丢弃。别人觉得很奇怪,问他为什么不录下来留给后世。林逋回答:“吾方晦迹林壑,且不欲以诗名一时,况后世乎!”我特么连一时的名气都不想要,还要流传后世?简单来说就是:老子不想出名。多么装X的话!但就是有人不想遂他的意。有好事者偷偷记下林逋写的诗词,所以,他的作品有三百多篇流传下来。虽然林逋很低调很清高,但他的名声还是传到了宋真宗的耳朵里。宋真宗给了他一些赏赐,还下诏让当地的官吏时不时去慰问他。林逋不仅获得了名声,还获得了朋友。薛映和李及在杭州当官时,经常去林逋家里拜访,聊一整天才回家。林逋一生未婚,也不肯当官,他觉得差不多要到时间了,就在房子旁边弄好了自己的墓。去世之前,林逋写下一首诗作为遗书。“湖上青山对结庐,坟头秋色亦萧疏。茂陵他日求遗稿,犹喜曾无封禅书。”要是哪天皇帝要搜集我的遗稿,我应该庆幸自己从来没写过什么谈封禅的书。简单来说就是:老子就是清高,不想歌功颂德,留下不好的名声。虽然林逋写了这种诗,但他61岁去世后,地方官上报给宋仁宗,仁宗还是表达了哀悼,赐谥号“和靖”。所以后世称他为“和靖先生”。3.千古悠悠的情思林逋去世数年后北宋灭亡,再后来南宋朝廷迁都到临安府,也就是杭州。孤山成为重点拆迁对象,上面的房子、农田、墓地等等全部被迁走,地方腾出来修建皇家寺庙。但林逋的坟墓被留存下来。南宋灭亡后,盗墓贼盯上了林逋的墓,因为他是名士,感觉陪葬品会很丰厚。结果只挖出来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,盗墓贼傻眼了。端砚是砚中精品,这只端砚显然是林逋生前常用的,那么,玉簪又有怎样的故事呢?我们无法追问当年的情形,只能根据林逋的诗词作品揣测。这个与世无争的男人,竟然也写过一首非常惆怅的词《相思令·吴山青》。“吴山青,越山青。两岸青山相送迎,谁知离别情?君泪盈,妾泪盈。罗带同心结未成,江头潮已平。”他用女子的口吻,诉说了和爱人分离的心情。那么,林逋究竟有没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爱恋?如果有,那一定是个美丽的故事。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tzrz/6086.html